崙坪文化地景園區:交通門票景點全攻略

這天氣,騎著機車往觀音區去,風吹在臉上帶點涼意,舒服得很。跑了臺灣這麼多年,總覺得那些隱藏在鄉間小路裡的遺址特別有味道。崙坪文化地景園區,這個名字在幾份地方刊物上看過,一直沒機會探訪。週末心血來潮,決定去瞧瞧這片被賦予新生的土地。

繞過幾條產業道路,一大片開闊的綠意就這麼跳進眼簾。嘿,比我想像的規模要大很多!原本以為只是個小公園,沒想到是這麼完整的園區規劃。停好車,踏上草坪的那刻,空氣裡飄著青草香,混著點老磚房特有的、沉穩的氣味。陽光透過老樹灑下來,光斑在地上跳動,周圍安靜得只剩下風聲和幾聲鳥叫,都市的喧囂瞬間被拋到腦後。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的身世探秘

說起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的過去,還真是有點曲折。這裡曾經是國防部下轄的「國軍通訊訓練基地」所在地(當地老一輩都習慣叫它「保養廠」、「南營區」)。軍隊撤走後,土地閒置了好長一段時間,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雜草叢生,老建築也日漸傾頹。說實話,這種閒置營區在臺灣不少地方都有,多半就這樣荒廢下去,頂多變成地方人士口中的「廢墟探險點」。

後來,桃園市政府接手了這個燙手山芋(或者該說珍貴資產?)。他們沒有選擇大刀闊斧地剷平重建商業設施,反而看到了這些歷史建物和偌大空間的潛力。經過一番規劃與生態復育(聽說移除了不少外來種植物並補植臺灣原生種),這裡才真正蛻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它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的軍事遺跡,像那些堅固的紅磚房舍、巨大的碉堡式通訊機房,同時又巧妙地融合了客家文化元素與公共藝術,讓整個空間充滿了時間疊合的層次感。

這種轉變讓人很欣賞。它不是打造一個全新的遊樂場,而是溫柔地承接了土地的記憶,讓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漫步其中,你能同時感受到軍事基地的嚴謹線條、客家工藝的溫暖樸實,以及大地自然復甦的生機勃勃。這種混搭,意外地和諧。不過我得說,有些轉角的解說牌資訊可以再豐富點,對於那段通訊基地的輝煌歷史,現有展示稍嫌簡略了些,有興趣的遊客可能得自己額外做功課了。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的錢包指南:門票資訊

最棒的訊息來了!這是許多精打細算的旅人(包括我)最愛的利多: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目前是免收門票的! 是的,你沒看錯,免費入場!無論你是想來散個長長的步、帶孩子奔跑放電、或者純粹想找個安靜角落看書發呆,都不用擔心荷包失血。

當然,免費歸免費,園區維護還是需要大家共同支援。請務必發揮公德心,把垃圾帶走或投入指定的分類桶。看到這麼棒的環境免費開放,真的會讓人更想好好珍惜它。免費入場這點,絕對是它的一大競爭優勢,比起許多主題樂園動輒數百元的門票,這裡提供了高品質且無負擔的休閒選擇。尤其適合預算有限的家庭或學生族群。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營業時間:何時去最好?

想造訪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掌握開放時間很重要,免得撲了個空。根據我實際詢問園區管理單位的資訊:

  • 週二至週日:早上 9:00 開園,一直到下午 5:00 閉園。
  • 每週一:例行公休日,不對外開放(國定假日若逢週一則可能開放,建議出發前上官方臉書確認最新公告)。
  • 國定假日:原則上會開放,但同樣建議出發前稍微查一下,避免遇到特殊清潔日或活動籌備。

至於「何時去最好」?這就看你追求什麼了:

  • 追求舒適涼爽上午9:00 - 11:00下午3:00 - 5:00 是最佳時段,避開正午烈日,陽光也比較柔和,拍照特別好看。尤其下午的光線斜射在紅磚老屋上,質感超棒。
  • 想感受綠意盎然春天(3-5月) 絕對是首選,園區內各種植栽生機勃勃,綠油油的草坪看了就心曠神怡。
  • 避開人潮:平日(週二~週五)來訪最清幽,幾乎能享受包場的快感。週末人會多一些,特別是有手作市集或活動時更熱鬧,喜歡安靜的人建議早點到。
  • 夏日小叮嚀:這裡樹蔭不少,但盛夏時節正午還是有點悶熱,務必做好防曬並補充水分!補充站不算密集,自己帶足水比較保險。

個人經驗:我很喜歡在平日的午後過來,帶杯咖啡,找個樹蔭下的長椅坐著,看光影變化,非常療癒。週末帶活動的話,氣氛完全不同,熱鬧滾滾。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怎麼去?交通與停車全攻略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的位置在桃園市觀音區的鄉間,坦白說,大眾運輸不算非常方便,但並非不可行。自駕或騎車會是最輕鬆的選擇

自駕開車:

  • 衛星定位:直接輸入「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或地址「桃園市觀音區學府路350巷120號」即可。
  • 路線指引
    • 從國道1號(中山高)下 觀音 / 大溪 交流道(記得是 62K 處),往觀音方向(桃84線)前進。
    • 沿桃84線(中山路二段)直行,看到 學府路 右轉(路口有指標)。
    • 轉進學府路後,留意路上的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棕色指示牌,接著在 學府路350巷 右轉進去,就會看到園區入口了,很好認。
  • 停車資訊
    • 園區設有 專用免費停車場,位置還算寬敞,就在入口處附近(如下表所示)。
    • 停車場是露天碎石地,雨天後可能有些水窪,建議穿著好走的鞋子。假日接近中午時段停車位較搶手,但通常稍等一下就會有位置。

搭乘大眾運輸:

  • 火車 + 公車:這是比較可行的方式(雖然班次不多)。
    • 搭臺鐵至 中壢火車站 下車。
    • 從前站(中壢客運總站)轉乘 桃園客運 5027 路線公車(往觀音方向)。
    • 請在 「保生」站 下車(上車時記得告知司機要去崙坪,請他提醒你下車)。下車後,往回走一點點左轉進學府路,再依循指標步行約 10-12分鐘 即可抵達園區入口。公車班次間隔較長,務必先查好時刻表(可參考桃園客運官網或 Google Maps)。
  • 計程車 / 叫車服務:若同行人數多或行李多,從中壢火車站直接叫計程車或使用 Uber、臺灣大車隊 55688 App 叫車前往也算方便,車程約 20-25 分鐘。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設施亮點一覽表

設施類別 專案名稱/特色 亮點說明 個人體驗備註
歷史建築核心區 紅磚房舍群 園區靈魂!儲存良好的舊營舍,磚牆、拱廊、老窗戶極具韻味,現多作為展覽空間或工坊。 必訪!隨便拍都好看,尤其光影變化時。
巨大通訊機房 (客家工藝館) 壯觀的碉堡式建築,厚重感十足。現為 客家工藝館,展示客家生活器物、藍染、木藝等,也有DIY課程。 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品,內部空間感特殊。課程需留意官方公告預約。
營區崗哨 小巧的哨點,見證歷史痕跡。 路過可以看看,感受時代氛跡。
自然生態環境 廣闊草坪區 大片平坦草地,適合野餐、奔跑、放風箏、團體活動。 家庭最愛!假日很多親子在此活動,平日下午很適合躺著放空。
埤塘生態區 種植水生植物,吸引鳥類、昆蟲棲息的自然水域。 生態豐富,但夏季蚊蟲稍多,建議準備防蚊液。
原生樹種林帶 復育種植臺灣原生樹種,營造自然林蔭環境。 散步其中很舒服,樹蔭遮蔽效果佳。
特色空間設施 好客食堂 提供簡餐、飲品、客家點心的休憩空間(有時段限制)。 適合歇腳補充體力,餐點選擇不多但味道尚可(個人覺得飲料比餐點出色)。
地景劇場 戶外階梯式開放空間,適閤中小型表演或活動。 無活動時是安靜的休息處,視野開闊。
工藝教室 提供各類手作體驗課程的空間(如藍染、木工、竹編等)。 強烈推薦預約體驗!是深度認識客家文化的好方式,需提前留意園區公告並預約。
藝術點綴 公共藝術 散佈園區各處的裝置藝術,融合地景與客家元素。 增添趣味性,適合合照打卡。
便利設施 遊客服務中心 提供諮詢、導覽手冊索取(導覽需預約)、簡單急救。 入園可先到此拿簡介,瞭解當日活動資訊。
洗手間 乾淨且數量足夠,分散在園區幾處。 維護狀況不錯,這點很重要!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景點必去推薦

在這麼大的園區裡,時間有限的話怎麼抓重點?根據我幾次造訪的經驗,整理出幾個我覺得錯過會可惜的「必訪核心」。當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這純粹是我的個人偏見:

  1. 紅磚房舍廊道 & 拱門: 這絕對是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的靈魂所在!那些整齊排列的紅磚老屋,帶著濃濃的昭和時期建築風格(融合一點點現代主義線條),粗獷的磚面、連續的拱廊、老舊的木門窗櫺,怎麼拍怎麼有味道。特別是下午陽光斜射的時候,光影在長廊間玩遊戲,拉出長長的影子,構圖美極了。靜靜站在廊下,想像當年通訊兵在此穿梭的景象,那種時空交錯感很特別。相機記憶體殺手第一名!
  2. 客家工藝館(舊通訊機房): 這個龐然大物外觀超震撼!厚實的水泥牆、狹長的氣窗,完全就是戰時碉堡的模樣,氣氛肅穆。走進去卻別有洞天,挑高的空間現在展示著客家生活智慧:老灶腳、農具、精美的藍染布、細緻的木雕家具… 展品不算爆炸多,但佈置得頗有質感,能感受到客家文化中實用與美感兼具的特色。建築本身的空間感和歷史痕跡,比展品本身更讓我著迷。這是園區最具標誌性的建築,沒來這裡等於沒來過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它靜靜訴說著從軍事保密到文化開放的轉變。
  3. 大草坪放鬆時光: 如果你是帶孩子來,或者單純想找地方躺平放空,這片廣大的草坪就是天堂!綠油油的草地保養得相當好(光腳踩上去感覺都很棒),四周被老樹環繞。看過很多家庭在這裡野餐、孩子追逐吹泡泡、情侶並肩看書,甚至有人帶著瑜珈墊來做運動。空間夠大,不太會互相干擾。找棵大樹的陰影坐下,帶本書或一點小點心(記得垃圾帶走!),享受一下難得的悠閒。看著藍天白雲和老房子構成的畫面,煩惱好像也會暫時蒸發。這裡是園區最「呼吸」的地方。
  4. 尋找公共藝術的驚喜: 園區裡藏了不少有趣的公共藝術品,不是那種巨大到嚇人的,而是比較精巧、融合在地特色的創作。可能轉個彎,就看到用廢棄木材再製的昆蟲雕塑、鑲嵌在牆上的陶板畫訴說客家故事、或是模仿埤塘波紋的金屬裝置。像尋寶一樣,散步時多留意角落,會發現這些藝術品點綴得恰到好處,不突兀又能引發會心一笑或思考。增添了不少散步的趣味性。
  5. 參加一場手作體驗: 如果時間允許,強烈建議事先預約一場工坊體驗!這絕對是讓崙坪文化地景園區之旅從「參觀」升級成「參與」的關鍵。客家工藝館內或旁邊的工藝教室,經常開設各種課程:
    • 客家藍染:親手綁染方巾或小袋,感受天然染料的魅力。看著白布在藍靛中浸染、氧化變藍的過程很療癒,成品獨一無二!
    • 木工小物DIY:運用園區回收的老木料,製作小湯匙、杯墊或小擺飾,體驗手作木頭的溫暖質感。
    • 竹編體驗:學習傳統竹編技藝,編個小籃子或杯套(難度稍高,但成就感也高)。
    實際動手做,才更能體會客家工藝的精髓與樂趣,遠比單純觀看展品深刻得多。老師傅的指導也常夾雜著有趣的文化故事。記得一定要先上園區官方社群(如臉書粉絲頁)查詢當期課程並預約!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周邊順遊好去處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當作觀音小旅行的核心點,周邊其實有不少風格各異的景點可以串聯起來,玩個半天到一天都很充實。推薦幾個我親自探訪過、覺得值得一併規劃的鄰居:

觀音白沙岬燈塔

  • 介紹: 這可是臺灣本島最西邊的燈塔!雪白塔身搭配磚造基座,造型古典優雅,建於日治時期(1901年),有百年歷史了。雖然不能登塔(燈塔現仍運作中),但光是近距離欣賞這座純白地標,在綠草地上散步,感受海風拂面,就非常舒服。燈塔旁有日式舊宿舍群(文資身份,部分整修中),氛圍寧靜。是拍美照、看夕陽的好地方(可惜燈塔本身不靠海,看不到海平線落日)。
  •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新坡下16號 (導航可直接設「白沙岬燈塔」)
  • 交通: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開車過去約 10分鐘 車程。沿學府路接中山路(桃84),看到新坡指標轉入新坡街,再依燈塔指示牌走即可。路不大條但好找。
  • 營業時間: 燈塔園區外部開放參觀時間為 上午 9:00 至 下午 5:00(週一休園,國定假日若遇週一則開放)。內部不開放參觀。

林家古厝休閒農場

  • 介紹: 如果喜歡更濃鬱的農村體驗,這裡很適合。這是座結合百年三合院古厝、蓮花田、有機農作與生態池的休閒農場。最大特色是 夏季(6-9月)的蓮花盛況,滿池荷花盛開非常壯觀澎湃(比觀音很多蓮園規模更集中完整)。可以採蓮花、挖蓮藕(季節限定)、品嚐蓮子相關餐飲(蓮子剉冰、蓮子湯、蓮子飯等)。古厝本身維護得當,散發樸實的農家風情。農場也飼養小動物,適合帶小朋友來接觸自然。
  •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大富路221號
  • 交通: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開車過去約 8-10分鐘。走學府路轉金華路(桃97),再接大富路即可到達。沿途有指標。
  • 營業時間: 週三至週日 上午 9:00 至 下午 5:00(週一、週二公休)。蓮花季期間(約6月中至9月中)為最佳造訪時機。園區有入園清潔費(可抵部分消費)。

草漯沙丘地質公園

  • 介紹: 想看點不一樣的地景?號稱「臺版撒哈拉沙漠」的草漯沙丘是近年很夯的秘境(其實也沒那麼秘了)。綿延超過8公里的海岸沙丘,因季風吹拂形成高低起伏的沙浪,視野開闊,頗有荒漠感。走上沙丘頂端,可以眺望臺灣海峽、巨大的風力發電機(大風車)以及遠處的工業區天際線,形成一種特殊而衝突的景觀。黃昏時刻尤其美麗,夕陽將沙丘染成金黃色。適合喜歡自然粗獷風、拍照打卡的朋友。記得穿好走的鞋子!風沙有時頗大。
  • 地址: 主要入口在「草漯沙丘觀景步道」,桃園市觀音區忠孝路底(近臺61線快速道路橋下)。
  • 交通: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開車過去約 15-20分鐘。需回到臺61線(西濱快速道路)往北,從「觀音」交流道下,依指標往海岸方向(忠孝路)走到底即達停車場與步道入口。
  • 營業時間: 戶外地質公園,24小時開放。但強烈建議白天前往(尤其午後光線佳),注意安全,步道有開放時間告示請遵守(通常日落後不建議進入沙丘核心區)。

甘泉寺 & 觀音老街

  • 介紹: 想體驗觀音最傳統的信仰與市井生活?主祀觀世音菩薩的甘泉寺是當地信仰中心,歷史悠久(清鹹豐年間建立)。寺名源自寺內一口據說終年不竭、可治百病的「甘泉井」(現在仍有開放取水)。寺廟本身香火鼎盛,建築雕刻繁複。寺廟前方延伸出去的就是觀音老街(石觀音街),雖然不長,但保有舊式街屋風貌,販售著傳統小吃、糕餅、五金雜貨等,充滿庶民生活氣息。可以來拜拜祈福,順便逛逛老街,吃點在地小吃如米苔目、水晶餃、菜包等。
  • 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大同路59號(甘泉寺)
  • 交通: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開車過去約 10-12分鐘。走學府路轉中山路(桃84)往觀音市區方向,進入市區後沿仁愛路接大同路即可達。老街就在寺周邊。
  • 營業時間: 甘泉寺約 清晨開放到傍晚(確切時間彈性,一般至下午5-6點)。老街店家營業時間不一,上午約10點陸續開門,傍晚5-6點許多店家休息,建議午後前往。

Q&A:關於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的常見疑惑

Q1: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適合帶推車或輪椅嗎?
A: 園區主要步道(包含通往紅磚屋、客家工藝館、草坪區的路徑)平坦寬敞,大多是石板路或水泥地,推嬰兒車或輪椅基本上沒問題。不過,有些小徑通往裝置藝術或生態池邊可能是碎石路或稍有高低差(非階梯),就需要稍微留意或協助。整體來說,對行動不便者算是友善的環境。停車場也劃有無障礙車位。

Q2: 園區內有可以用餐的地方嗎?選擇多嗎?
A: 有的。園區內的「好客食堂」提供簡單的餐飲服務,如輕食、簡餐、客家點心(粄條、客家鹹湯圓等)、飲品(咖啡、茶飲)和冰品。但坦白說,選擇性不算非常豐富,口味就是一般景區水準(對我來說填飽肚子OK,但不會驚豔)。如果想吃得更好或更多元,建議可以:

  • 自備野餐墊和食物飲料,在大草坪享受野餐樂趣(垃圾務必帶走!)。
  • 規劃行程到觀音市區(約10分鐘車程)的餐廳或小吃店用餐,選擇多很多。
  • 搭配順遊景點,如到林家古厝吃蓮子餐。

Q3: 如果下雨天,還值得去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嗎?
A: 這要看雨勢和個人接受度啦!園區大部分是戶外空間,下雨當然會影響散步的興致,鞋子褲腳也容易弄濕。主要的遮蔭避雨處有

  • 客家工藝館(室內展館空間大)。
  • 紅磚屋的長廊下(但風大時可能飄雨)。
  • 好客食堂(室內座位區)。
如果只是毛毛細雨或陣雨,穿著雨衣或撐傘走走,老建築在雨中反而別有一番蕭瑟或靜謐的氛圍,拍照也可能有不同感覺。但如果是傾盆大雨或雷陣雨,就不太建議前往了,因為能完全擋雨的室內空間有限,會比較掃興。出門前務必看一下天氣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