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這黏膩的午後,悶得人透不過氣來。剛從赤道國家曬成黑炭回來,居然有點懷念起那種純粹的炎熱(至少不會溼答答貼著你)。朋友Line來:「欸,帶小朋友吹冷氣啦,去士林科教館樓上那個臺北水族館,聽說小而美?」 我對著手機挑眉,說實話,「臺北水族館」?這名字聽起來有點厲害,但印象中臺北沒啥大型水族館呀…… 該不會是那種塞在百貨公司一角、只有幾缸小魚的地方吧?抱著吹冷氣兼踩點的懷疑心態(反正停車方便嘛!),我們一行人就這樣出發了。
目錄
臺北水族館介紹
當我們踏入位於士林科教館七樓的那個空間,坦白說第一眼,嗯,是真的不大。跟屏東海生館那種能讓人走到腳痠的規模完全不能比。朋友在旁邊小小嘖了一聲:「就這?」 我懂她的意思,如果你期待的是巨大玻璃隧道、鯊魚從頭頂遊過的那種震撼,臺北水族館可能會讓你覺得「就這?」。但奇妙的是,一旦靜下心來,把預期調整成「認識臺灣水世界」的模式,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這裡沒有遠洋的龐然大物,沒有五顏六色到不真實的熱帶珊瑚礁魚群(好吧,小丑魚還是有啦!)。它的核心,非常紮實地扣緊「臺灣本土」。從淡水河口的彈塗魚、招潮蟹,到溪流裡那些你我可能聽過但從未仔細看過其真面目的魚類朋友——像是苦花(臺灣鏟頜魚),它們啃食石頭上的藻類那認真的樣子莫名療愈;還有體型迷你的臺灣石𩼧,身上有著獨特的暗色斑紋。最讓我驚訝的是看到櫻花鉤吻鮭的模型,雖然少了活體的靈動,但那份保育的意味傳達得很清楚。
臺北水族館地址
- 詳細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7樓)
- 重要地標: 它就嵌在科教館大樓裡!所以千萬別傻傻地在士商路上找一棟獨立叫「臺北水族館」的建築,你會錯過它。科教館本身超級醒目,隔壁就是天文館和兒童新樂園,一大片都是玩樂學習的地方。
- 我的停車經驗談: 自駕族最關心這個!科教館本身有地下停車場,位置算多,但假日?請做好排隊心理準備,尤其下午簡直噩夢。我們那天運氣好,上午十點半左右還有位子,收費算合理。或者,稍微走一小段路,美崙公園地下停車場也是選項之一。
臺北水族館營業時間
| 時段 | 營業時間 | 備註說明 | 人潮狀況 |
|---|---|---|---|
| 平日 | 09:00 - 17:00 | 週一到週五 | 人少清幽,體驗最佳 💯 |
| 假日/寒暑假 | 09:00 - 18:00 | 週末、國定假日、學生放假期間 | 午後爆滿,請早 |
| 休館日 | 除夕 | 唯一年度休館日 | 別撲空了! |
| 最後入場 | 閉館前1小時 | 16:00 / 17:00截止售票與入場 | 抓準時間,預留緩衝 |

親身體驗的血淚教訓: 我們那天是暑假的週四,心想非週末應該還好吧?錯! 11點半入場還能自在看,到了下午一點半之後,人潮像湧泉一樣冒出來,尤其各種夏令營小朋友團體,整個空間變得好吵好擁擠(冷氣瞬間感覺不給力了),想好好看解說牌或拍照都變得困難。真心建議:能早就早! 九點開門就衝,或者乾脆下午四點後再入場(如果你行程不趕的話),體驗會差非常多。另外,入場前記得再瞟一眼科教館官網公告,偶爾會有特殊調整。
臺北水族館門票資訊
買票前,先想想你今天的「科教館策略」:
| 票種 | 票價 | 適用資格 | 你可以去的地方 | 省錢小提醒 💰 |
|---|---|---|---|---|
| 水族館單館票 | NT$200 | 一般成人 | 僅限 7樓臺北水族館 | 目標明確者首選 |
| NT$150 | 學生、20人以上團體 | 學生證記得帶! | ||
| NT$100 | 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兒童免費 | 長者記得帶證件 | ||
| 常設展+水族館套票 | NT$250 | 一般成人 | 3-6樓常設展 + 7樓臺北水族館 | 最划算!強烈建議👍 |
| NT$200 | 學生、20人以上團體 | |||
| NT$150 | 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兒童免費 | |||
| 科教館會員 | 享購票優惠 | 需辦理會員 | 會員期內購票有折扣 | 常客必辦 |
我的掏錢真心話: 只逛水族館值不值NT$200?如果你純粹只想看魚,而且對科教館其他樓層完全沒興趣,那單買水族館票OK。BUT!我必須說,科教館3-6樓的常設展互動性高、內容超豐富(物理、化學、生物、人體、環保啥都有),超級適合帶小孩放電漲知識,大人自己玩也很有趣!只加NT$50就能多看那麼多?套票絕對是CP值之王! 我們就是買套票,小朋友在水族館看完魚,又在樓下玩到拉不走,值回票價。買票地點在科教館一樓大廳售票處,清清楚楚不怕迷路。票券記得收好,進出各樓層都要刷。
臺北水族館交通
怎麼去最聰明?分析給你看:
- 捷運+步行/公車 (最推薦環保省事):
- 捷運淡水信義線「士林站」1號出口: 出站後左轉,過馬路到公車站牌。
- 轉搭公車: 紅30、紅12、620、兒樂1號線、557,坐到 「國立科教館站」 下車,過馬路就是。車程約5-10分鐘。不想等公車?從士林站1號出口走過來也行,大概15-20分鐘(大熱天或帶小孩老人就不建議)。
- 捷運劍潭站 (較遠備選): 也可以搭到劍潭站,再轉搭上述公車(紅30、紅12等),同樣在「國立科教館站」下車。
- 自駕 (方便但假日考驗耐心):
- 目標: 科教館地下停車場。
- 路線: 導航設定「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由市區過來,通常走中山北路或承德路接中正路,再轉士商路即可。重點提醒: 士商路在科教館那段是單行道!要注意方向,別逆向衝進去。假日停車位一位難求,早點來是王道!停車費每小時NT$30-40不等(記得看當日公告)。
- 公車直達 (不怕繞路的話):
- 好幾路公車能直接到「國立科教館站」,例如:41、紅12、紅30(低地板)、620、兒樂1號線、683、957、市民小巴8。查好路線直接上車最省腳力。
- YouBike (給鐵腿勇者):
- 科教館門口就有YouBike站(科學教育館站)。但坦白說,除非你住超近或超愛騎車,不然從捷運站騎過來還是有點距離的。

臺北水族館必看亮點
地方不大,精華在哪?這幾個點別錯過:
- 臺灣溪流生態缸 (我的最愛!): 這是臺北水族館的靈魂區域之一!模擬了清澈的高山溪流環境。你認真看,會看到苦花(臺灣鏟頜魚) 用它的硬嘴「喀喀喀」地啃食石頭上的藻類,那聲音和專注的姿態超級奇妙,活像水底清道夫。旁邊還有臺灣石𩼧 靜靜地棲息在石縫中,保護色做得太好,第一次可能要找一下。這裡讓你瞬間理解為何要保護上游水質,這些魚對環境挑剔得很!常看到家長指著魚對小孩說:「你看,這就是我們臺灣才有的魚喔!」本土意識從小紮根挺好。
- 河口溼地生態區 (觀察小生物大樂趣): 重現了淡鹹水交會的潮間帶環境。彈塗魚 絕對是搞笑擔當!看它們用胸鰭在泥灘上「走路」,圓溜溜的眼睛轉啊轉,還會爬到小樹枝或是缸壁上,呆萌值爆表😆。招潮蟹 也是戲精,舉著大小螯忙碌地挖洞、揮螯(尤其公蟹那大螯揮起來超有戲),還有大眼蟹 頂著兩根長長的眼柄東張西望。蹲低一點,耐心看幾分鐘,你會驚歎這片小小泥灘裡的生命活力。我那天就看到一個小男孩完全被彈塗魚迷住,趴著看了快半小時不肯走。別忘了留意缸體設計模擬的潮汐變化,很有巧思。
- 櫻花鉤吻鮭與珍貴淡水魚種: 作為臺灣國寶級魚類,雖然看到的是模型而非活體(畢竟這裡環境無法覆育它們),但旁邊的解說非常詳盡且有溫度,訴說著它的瀕危與保育故事,搭配珍貴的歷史照片。香魚(也是對環境要求極高的指標魚種)和鱸鰻 的活體展示則彌補了遺憾。看到鱸鰻在缸底靜靜盤踞,莫名聯想到武俠小說裡的水怪。這部分能引發你對臺灣水域生態脆弱性的思考。
- 觸感體驗池 (小朋友尖叫區): 這絕對是臺北水族館里人氣最高的角落!提供定時消毒過的海水和一個淺淺的水池,裡面養著海星、海膽(小心刺!)和陽燧足。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小朋友可以輕輕觸控這些海洋生物(強調:只能摸,不能捏不能撈!)。我家小侄女第一次摸到海星時,那表情既緊張又興奮,眼睛瞪得超大,尖叫著說「它在動耶!」然後咯咯笑不停。旁邊通常排著隊,建議錯開團體時間過來。注意:務必遵守規則,溫柔對待!
- 主題特展缸 (驚喜彩蛋): 通常設定在入口附近或動線上的獨立缸體。每次去內容可能不同!我記得上次看到精緻的蝦虎魚和槍蝦共生缸,小小的蝦虎魚站在洞口放哨,槍蝦在洞裡辛勤挖沙,合作無間,超級有趣!這次去則換成了色彩繽紛的小丑魚和海葵共生缸,尼莫果然魅力無法擋。這些缸體不大,但設計和生物選擇都很用心,算是給認真觀察遊客的小驚喜。記得抬頭看看解說板,會介紹生物的特殊習性。

臺北水族館與科教館的完美搭配
說實話,單獨只為了臺北水族館跑一趟,如果你不是生態狂粉或者住在隔壁,可能會覺得有點不夠過癮(尤其對大人而言)。但!它真正的價值在於作為科教館龐大體驗拼圖中的一塊。看完七樓的魚,往下走:
- 3-6樓常設展: 這才是科教館的大魔王!超多互動設施:體驗龍捲風、踩腳踏車發電點亮燈泡、巨大的消化系統滑梯、鏡子迷宮、機器人、環保議題…包羅永珍。小朋友在這裡可以瘋狂放電+吸收知識,玩上大半天不是問題。連我這個大人看到一些物理實驗裝置都想動手玩玩看。絕對的寓教於樂典範。
- 特展: 科教館經常舉辦收費特展(例如恐龍、恐龍、恐龍…還有人文藝術類),水準都不錯,可以留意官網資訊。
- 用餐/休息: 館內有餐廳(價格就…景點價嘛),B1也有便利商店,或者走到隔壁天文館也有餐飲選擇。玩累了就補充能量。
總結我的臺北水族館觀察筆記
- 精準定位: 它不是要跟沖繩或墾丁的海生館拼規模、拼稀有魚種。它非常聚焦在「臺灣水域生態」的展示與教育。如果你抱著正確期待(認識本土物種、親子互動、結合科教館行程),它會給你紮實的收穫。
- 優點很明確:
- 交通便利,冷氣超強! (大熱天或雨天救星)
- 生物解說扣緊臺灣本土特色,具有鄉土教育意義。
- 與科教館常設展搭配,行程充實飽滿,價效比高(尤其買套票)。
- 觸感池是亮點,提供難得的安全觸控體驗。
- 動線簡單,對帶幼兒或長輩的家庭很友善。
- 缺點也要講:
- 規模有限,展缸數量不多,純看魚的話容易覺得快。
- 部分缸體(特別是底部觀賞的)設計對輪椅族或小小孩不太友好,需要大人抱起才能看清。
- 假日人潮洶湧(尤其下午),影響觀展品質與深度。避開為妙!
- 缺乏大型明星魚種(如鯊魚、魟魚)或壯觀隧道,視覺震撼感不足。
- 誰最適合去?
- 親子家庭(尤其幼兒園到小學階段):觸感池+科教館互動展,絕對放電一整天!
- 學校戶外教學團體: 本土生態結合科普知識,教案好安排。
- 生態教育愛好者: 想深入瞭解臺灣淡水、河口物種。
- 行程安排者: 搭配天文館、兒童新樂園(步行可達),規劃士林科教園區一日遊超完美。
- 約會地點? 呃...除非對方是生物老師或生態宅,不然可能需要三思。科教館其他樓層可能更合適。
值不值得去? 我的結論是:它更像一個優質的「生態教育站」,而非傳統意義上令人屏息的「水族館」。把它當作認識臺灣水下鄰居的視窗,並且絕對要結合科教館其他樓層一起玩,你會得到一個知識性與娛樂性都非常飽滿的行程。下次如果朋友問起,我會說:「臺北水族館啊?地方不大但挺有意思,重點是跟科教館綁在一起玩超值!記得買套票,還有,一大早就去!」畢竟,吹著冷氣看彈塗魚跳舞,還能學到東西,怎麼想都比在外面悶出汗要強吧?
Q&A 臺北水族館快問快答
Q: 帶小小孩(例如2歲)去臺北水族館適合嗎?
A: 適合! 水族館規模小、動線單純,對幼兒負擔不大。特別是「觸感體驗池」小朋友幾乎都會喜歡(注意安全與規則)。加上科教館樓下有很多互動設施,放電效果滿分。記得避開假日人潮高峰時段會更舒適。
Q: 臺北水族館跟屏東海生館怎麼選?
A: 完全不同量級與目標! 屏東海生館是大型海洋生物樂園(鯨鯊、隧道、極地企鵝),適合專門安排一日行程追求壯觀體驗。臺北水族館聚焦臺灣本土物種,規模小很多,優勢在於交通便利、室內舒適(冷氣強)、能與科教館豐富互動展結合,適合半日親子游或搭配士林周邊行程。想看大鯊魚?請去屏東。
Q: 逛完臺北水族館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A: 只看水族館本身,如果認真看解說、觀察生物,大約 40分鐘到1小時 可以很充裕地看完。但強烈建議預留 至少3-4小時 給整個科教館(含水族館+常設展),甚至半天更佳,常設展互動專案多,很花時間。買套票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