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糕渣全攻略:起源、做法、必吃店家一次看

說到宜蘭糕渣,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到會有點疑惑,這是什麼東西?其實它是宜蘭很有名的在地小吃,外觀看起來金黃酥脆,咬下去卻軟嫩燙口,那種反差感讓人一吃就難忘。我自己第一次在宜蘭夜市吃到時,還被它的溫度嚇到,但越吃越上癮。今天我就來好好聊聊宜蘭糕渣,從它的由來到哪裡吃最道地,全部告訴你。

宜蘭糕渣不是隨便就能做好的小吃,它需要功夫,有些店家做得太油,我就吃過一次覺得膩的,但大部分還是很讚。這篇文章會分享我的經驗,也整理實用資訊,幫你避開地雷。

宜蘭糕渣的歷史淵源

宜蘭糕渣的起源蠻有趣的,它其實是從辦桌文化來的。早期宜蘭人辦喜宴或大餐時,會用雞肉、豬肉熬高湯,剩下的湯汁捨不得丟,就加入太白粉之類的澱粉凝固成塊,再油炸來吃。這樣不僅不浪費,還創造出獨特口感。久而久之,就變成宜蘭的特色小吃了。

為什麼叫糕渣?因為它看起來像糕,但質地軟軟的,帶點渣渣的感覺。這名字聽起來普通,卻很有在地味。宜蘭糕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現在已經成為觀光客必嘗的美食之一。

我第一次聽當地老店老闆說這個故事時,還覺得挺環保的,沒想到剩菜也能變美食。不過現在的做法已經精緻多了,用的材料也講究,不是隨便剩湯喔。

宜蘭糕渣的製作秘訣

做宜蘭糕渣其實不簡單,關鍵在於高湯和油炸的火候。傳統做法會用雞高湯或豬骨湯,加入太白粉和番薯粉混合,煮到濃稠後冷藏凝固,再切塊油炸。外面酥脆,裡面保持軟嫩,溫度要夠高才不會吸油。

有些店家會加入蝦米或香菇提味,讓味道更豐富。但基本款就是原味,吃的是那種單純的鮮美。我自己試過在家做,結果油溫沒控制好,變得超油,所以還是推薦去店家吃專業的。

這裡有個簡單的比較表,讓你看看傳統和現代做法的差異:

做法類型 主要材料 特點 難度
傳統做法 雞高湯、太白粉 口感單純,較油膩 高(需經驗)
現代改良 蔬菜高湯、低粉 較健康,口味多變

如果你問我,宜蘭糕渣最好吃的關鍵是什麼?我覺得是那個高湯的鮮味,不能太淡也不能太鹹。有些店家為了省成本,用味精代替,吃起來就少了深度。

宜蘭糕渣必吃店家推薦

來宜蘭玩,當然不能錯過吃宜蘭糕渣的機會。我整理了幾家我親自吃過覺得不錯的店,附上詳細資訊,讓你輕鬆規劃。這些店有的是老字號,有的是新興熱點,各有特色。

先說我最常去的一家,在羅東夜市附近,它的宜蘭糕渣外酥內軟,價格也公道。不過假日人超多,要排隊。下面用表格列出重點,方便你比較:

店名 地址 價格(約) 營業時間 特色
阿嬤糕渣 宜蘭縣羅東鎮民生路號 50元/份 10:00-22:00 傳統口味,外帶方便
老街糕渣館 宜蘭縣頭城鎮開蘭路號 60元/份 11:00-20:00(週一休) 創新口味,如麻辣糕渣
夜市攤販 宜蘭市東門夜市內 40元/份 17:00-23:00 便宜,適合嘗鮮

除了這些,我還吃過一家在礁溪的,它的宜蘭糕渣搭配特製醬料,蠻特別的。但價格稍高,一份要70元,如果你預算夠可以試試。

要注意的是,有些店家營業時間會變動,最好出發前查一下社群媒體。像我有一次撲空,才發現他們臨時休息。

常見問題解答

關於宜蘭糕渣,大家常有一些疑問,我整理幾個最常見的,幫你一次解決。

問:宜蘭糕渣為什麼吃起來那麼燙?
答:因為它外面炸酥了,裡面還是高湯凝固的軟心,熱氣被鎖住,所以一咬開要小心燙口。這是它的特色,但吃的時候最好吹一下。

問:宜蘭糕渣可以放多久?適合帶回家嗎?
答:現炸的最好吃,放久了會軟掉。如果想帶走,店家通常會建議當天吃完,或稍微加熱再吃。不過口感會差一點,我試過帶回台北,就沒那麼酥了。

問:哪裡買的宜蘭糕渣最正宗?
答:老店如阿嬤糕渣比較傳統,但每個人口味不同。我建議多試幾家,找出你喜歡的。正宗不一定最好吃,要看個人偏好。

這些問題都是我從遊客那裡常聽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留言問我。

個人經驗分享

我第一次吃宜蘭糕渣是幾年前和家人去玩的時候,那時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點來試試看。結果一吃就愛上,那種外酥內軟的口感很獨特。後來每次去宜蘭,我都會找不同的店嘗鮮。

有次在頭城吃到一家,它的宜蘭糕渣做得太油,我吃兩塊就覺得膩,但整體還是推薦。我覺得宜蘭糕渣最棒的是它承載了當地文化,不是隨便哪裡都吃得到。

如果你還沒吃過,真的該試試。不過建議搭配其他小吃,像蔥油餅或包心粉圓,平衡一下。宜蘭糕渣雖然好吃,但畢竟是油炸的,別吃太多。

總之,宜蘭糕渣是宜蘭美食的代表之一,從歷史到口味都值得探索。希望這篇文章幫你更了解它,下次去宜蘭就知道怎麼吃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